光阴荏苒,时光悄悄地改变着我的容颜,却从不曾斑驳我的记忆。四十年(含分校),我和鞍山一中一起走过,在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的同时,也与鞍山一中共同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我这个年龄段,会时常不经意间,经常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怀念那些曾经的美好,怀念同一中的同事、学生一起走过的岁月,点点滴滴,恍若昨日。
今年恰逢一中百年校庆,很想与大家分享一点体验与感悟,作为一中百年历程的回忆,也是留给自己的难忘。
几十年过去了,内心的感悟是:教师是一份美好而幸运的职业,它让我永远年轻,无论我是否已经进入中年甚至暮年,但在我的岁月里,永远都有风华正茂的学生相伴,因为他们的青春与各个年龄段的我融为一体。学生是我整个生命中十分重要的元素。
因“特殊”年代,1966届的大学生参加工作的时间被延迟了三年,直到1969年,我才跨入一中校门。我的教师生涯就此在鞍山一中拉开序幕。和所有的职业新人一样,工作伊始,在经历了短暂的新奇与不安后,很快就爱上了这个职业,并坚信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和为之努力的方向。
孙雷老师与鞍山一中69届二年六班学生合影
时光仿佛又闪回到1969年的九月,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来到鞍山一中报到,接待我的是一位朴实而亲切的工人师傅。我被分配到毕业班二年六班,担任学年组长苏德成老师的副班主任。走进教室,一眼望去,哇!黑压压的挤满了教室(约有70余人)。在与同学们相互对视的那一瞬间,心里不由得有些惴惴不安。很快,苏老师介绍说"这位就是你们的副班主任孙老师……"。其实,若非延迟工作三年,我与讲台下的他们之中最大的只有三岁的年龄差,这就是我的第一届学生。随后,学工学农,与他们一同进工厂,下车间,一起下乡,睡同一铺大炕,共餐共寝共劳动,真的像兄弟姐妹一样。很快,我也深切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的尊重与依赖,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感受到责任与压力。
孙雷老师与鞍山一中69届二年六班学生合影留念
那是个尚未恢复高考的年代。毕业时,他们被陆续招工,离开了学校,成了各行各业的职业新人。从高中毕业,直接走向社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一中人的骄傲。后来,他们中有的人担任了企事业的重要领导工作。其中一位叫董洋的学生还不断精修自己的才艺,兼职成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我至今仍收藏了他赠与我的几部著作及国画。有的则在恢复高考后,毅然重返校园,进入大学深造。无论是否上过大学,他们中的好多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与才智。提及这一届,我很欣慰,也很骄傲,始终觉得这届学生最成熟,最懂得珍惜生活,与他们有共同语言,对祖国的发展与巨变更是感同身受。
1993年,孙雷老师与69届部分毕业生于鞍山一中建校70周年校庆期间合影
岁月之河静静地流淌着,一晃,他们已经毕业五十四年了。我与他们中的部分人仍然保持联系,其中有些人的子女也是从我授课班级毕业,迈入大学校门,所以几乎知晓他们每个人的故事。在筹划高中毕业半个世纪的聚会时,他们特意邀请我参加聚会并祝词,而彼时的我远在上海,但仍然在互联网上远程感受到了他们的欢聚。虽然光阴的划痕掠过了每个人的脸庞,但与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却从未曾被折叠。如今,它们早已与我为伍,伴随我一起走在夕阳红的道路上。
1977年,我们国家终于开启了崭新的篇章,恢复高考制度。追随着共和国的脚步,鞍山一中恢复了省重点高中的称号。教委重组了有相当政策水平及超强能力的一中各届领导班子。同时,学校拟定了催人奋进的校训。严格但又不失人性化的严谨的规章制度,它是教与学的保证。团委积极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它是学习生活的点缀,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催化剂。学校及时引进了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电教系统,重新修建了礼堂、体育馆、游泳池、电教馆,大量扩展藏书量的图书馆及增添现代化设备的实验室。与此同时,还不断壮大师资团队,云集名师,为一中人创造一个又一个的辉煌瞬间打下坚实的基础。
孙雷老师与82.7班部分学生合影
记得每年高考发榜时是我们一中人最骄傲的时刻。那贴在校门两侧的大红榜,引来无数路人驻足仰望,甚至有些市民慕名而来“一睹为快”。有时,我也夹在人群中,美滋滋的听着人们的赞扬。那真成了鞍山市夏季的一道“风景线”呀!那也是我们一中人的丰收果实啊!
记得我班的一名学生(82届)在高二(两年制)时悄悄地告诉我他的心里的小秘密,他说:“虽然我的成绩差距有点儿大,但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去北京上大学。”我说:“只要不放弃努力,就有希望!”就这样,填报志愿时,我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建议他报考了北京农业大学,结果“梦想成真”啦!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一时间,他兴奋地穿着拖鞋、短裤就风风火火跑到了学校(那个年代的这种打扮属不雅行为)恰巧在校门囗遇上了我,他冲上来就紧紧抱住我,旁边的学生和家长都看呆了。他说:“老师,太谢谢您啦!我考入了祖国的心脏,太高兴了!” 用“得意忘形”来形容太恰如其分了。那喜笑颜开的模样及场景至今难忘。这个孩子的梦想代表一中许多学子的梦想。
八二届是特殊的一届。由于学制改革,入学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两年或三年毕业。那年,我恰巧接手了两年制的毕业班,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不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超强的学习能力,更要有为之奋斗且一定成功的内动力。真的太幸运了!那是个拼搏向上的班级。他们的共同点是非常渴望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全班同学会在一起毫无保留的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他们把课间及午睡都用来学习,回家后(含周末),很多同学都学到后半夜。高考发榜了,全校共有八名高考分数在500分以上,这个班级居然有五名!还有一名差0.5分到500分。他们分别被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在那个物资匮乏、信息非常闭塞的年代,他们的奋斗和拼搏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鞍山一中82.7班毕业留念
这一届学生之所以令我难忘,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取得了优异的高考成绩,而是在陪伴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目睹了他们异于同龄人的刻苦及毅力,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才是学习中的拼搏。有时我真的挺心疼,就像我的孩子。也有感于他们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还能心怀集体共同进步。全班同学正是靠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神,三年课程两年完、如愿以偿地走进各自理想的大学。家长、学生及全体授课教师共同收获了高考胜利的喜悦,而我又一次收获了坚定班级管理的验证:一个班级的核心对整体班风的形成至关重要,特别是班长。我佩服这拨学生的青春活力。在特殊时期绽放出光芒。多少年后聚在一起对当初的选择是异口同音:“无怨无悔!值了!”我深深的感悟到,无论生活中还是学习中赋予多少耕耘,生活与学习定会回馈多少果实!两年的不懈奋斗使他们养成的熬夜习惯至今还“残留”呢。他们毕业后来访我家时,好多人都是从华灯初上到万家灯火直至人们进入梦乡。但我理解,也很享受!
1982年,正逢共和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我相信正是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们的努力下,我们才能重新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老师,他们激扬的青春也同样激励着我,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四十年,且几乎一直做班主任。
此后高中均为三年制,相对于两年高中毕业,时间宽松了许多。
鞍山一中89.1班毕业合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每一届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以八九届为例,他们在性格上更自信,更勇于展现自己。记得团委组织纪念"五四"青年节,举办了篝火晚会,我班早早就准备了全班下场的集体舞,但59人恰一人缺舞伴,班长真诚的邀我加入,我欣然接受,在篝火通明的操场上,我与全班同学翩翩起舞,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在欢乐的笑声中,在脚下节奏很强的舞步声中,我开心极了,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体育活动时间,班里组织排球赛仍缺一人时,照旧同学们约我参加,比赛是纯友谊的,气氛十分和谐,参与其中那感觉爽极了!就是这班学生高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名保送清华,三名考入清华,一名上海交大,一名南开大学三名西安交大。在我陪伴他们一起走过的高三这一年里,见证了一中学生不仅会学习,更会科学,巧妙地运用时间加强锻炼,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及娱乐活动,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展示才华,全面发展,也为今后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打下基础。他们恣意飞扬的青春力量,彰显着共和国的发展和活力,与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特开心!
在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恪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将数以万计的高中优秀学子送入大学,进而输送到祖国的各个角落乃至世界多国。而他们以一中为梦想的起点,不负众望。怀揣着对祖国无限的情怀。一中的学生就是棒!
我有一名学生张熠,早年去了瑞典工作,仍心系祖国。在工作、生活稳定后,与志同道合的华人开办了中文学校,校名《思源》,寓意深远,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国文化。
我为班主任的学生中,有全国著名的血液病专家,有化学、建筑专家,有三甲医院的专家;有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天津大学等985、211高等院校的管理者、教授;有副省级市的副市长;有金融界国家级、地方级银行的中高管;有大型国企的中上层管理者;有跨国公司及外企的中高管;有颇具规模的私企老板及合伙人;有全国百强中学的校长,更有为了事业放弃个人幸福的女博士,正全力以赴,带领她的团队攻克国家级科研项目,至今孑然一身。他们是栋梁之才,是祖国的希望。
我只是一中数以百计的班主任老师中的一员就拥有这么多优秀一中学子的信息,可见全校历届班主任汇在一起的学子信息量将会是一个海量的“信息库”,我由衷为他们骄傲,为一中自豪!
几十年的教育实践,深深地感悟到老师与学生是互相启发、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教学上也如此。在一次省级探讨课上,一道立体几何题,我讲授了一种解题方法,之后请同学们探讨,经学生热火朝天的讨论后,他们又发表了三种解法,其中一种解题方法构思巧妙、便捷、明了。之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四种解题方法:最优法、次优法、常规法及劣法。后来我的徒弟、青年教师王老师在市级公开课上还引用了这一段内容,引起了与课老师的关注。其实,课上课下,聪明的一中学生经常与老师探讨解题思路与方法,相互启迪,开拓思路,拓展思维,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教学思维方式,这又是教学相长吧!
在教学效果上,鞍山一中始终走在教学领域的前沿,并保持着傲人的高考成绩,这与一中几十年来都坚守的"传帮带"这一优良传统密不可分。"传帮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技艺教授方式,师道得以延续,技艺才能得以传承。
回顾过去,我非常感谢一中的前辈教师。最初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经验,甚至指引、贯穿了我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记得刚参加工作就被分配担任班主任时,心里非常忐忑,我的师父苏老师虽然话很少,却是个行动派。在他的带动下,我不仅很快找到了方向和感觉,而且学到了很多带班的经验,让我受益终身。
1985年鞍山一中数学组教师合影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个人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每个老师都会形成自己的工作特点,但是前辈老师的经验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数学教研组,从年龄最长的杨春富老师到教研组长王庆生老师、陈连第老师,到后来的几位教研组长都是敞开教学,见证了风格各异的教学理念,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十几年或几十年成功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自然就缩短了成功的进程。
恢复高考以来,66届~70届老五届大学生就是一中的年轻教师。随着老教师逐渐退休,一中逐年招聘了青年教师,作为制度实施了"传帮带"。
时光不饶人,不知不觉中我也成了老前辈,自然有了多位徒弟,他们年轻有朝气,善于学习,不断进取,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都很优秀。有的获得了全国数学教学录像课的优秀奖,有的获省级公开课的优胜奖,有的获东三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一等奖,有的获省市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的一等奖,有的已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
2001年鞍山一中数学组教师合影
这种“帮带”模式不仅使各班的考试成绩相差无几,而且还可从容面对突发事件。记得98届高三上学期确定青年教师杨静上省级探讨课,不巧的是,上课前一天傍晚,她突发阑尾炎住院了,早已发到各市校的通知,已来不及撤回。情急之下,学校决定让师傅我替她完成这堂课。因教学进度略有差异,我只能在杨静班级授课,一个学生都不认识,由于她对学生平日的训练有素,所以我和她班学生配合默契,全程完美。当然,这也得益于课题、讲法、内容都是我们一块儿敲定的。这堂“突如其来”的公开课是我这一生中最惊险的一堂课,但收获了很好的口碑,并体现了一中“实锤集备”和“共济帮带”的效果!师徒相互学习,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升,高考必然得出理想的结果。
历届高考市状元非一中莫属。记得89届我班学委陈峰是全国高考辽宁省理科状元,数学成绩为119分(满分为120分)为省第一名。最后一题的巧妙解法还被刊登在数学杂志上。96届我班学委曹阳,也是全国高考辽宁省理科状元,数学为143分(满分为150分)辽宁省的第一名是144分。这是一中的骄傲,作为班主任更是高兴!几十年过去了,还是要真诚的感谢曾教过陈峰、曹阳这两位同学的任课老师,谢谢你们!
岁月带走了我的青春,时光更是苍老了我的容颜。曾几何时,小徒弟开始叫我“老太太”,十分贴切的称呼,但饱含了敬重与真情。从那一刻起,徒弟和绝大多数年轻人中“孙老师”这个称号已经不复存在,直至退休乃至现在的微信,只有“老太太”这唯一的称呼,但我很享受!确实从身体层面渐弱了许多,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嘛,但阅历成熟了心智,沉淀下来的经验是我获得的一切美好,值了!
感谢一中的老前辈!感谢相继加入我们中的年轻人!他们的视野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他们更有活力、更有朝气,他们早已成为中流砥柱。有的人已经接过校领导的接力棒,带领新一代的教师们延续辉煌,承担帮助学子们实现梦想,为共和国输送人才的重任。
鞍山一中,虽经历了百年风雨,但却正是枝繁叶茂。
与世界博彩公司十大排名、同事、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令人回忆,令人难忘,一中可期的未来,令人向往!
愿鞍山一中不断走向辉煌!
作者简介:
鞍山一中退休教师 孙雷
曾任鞍山一中理科党支部书记、数学教研组长,鞍山市奥林匹克学校数学教练,曾获鞍山市优秀班主任、鞍山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鞍山市劳动模范、辽宁省知识女性标兵等荣誉称号
撰稿:退休教师 孙雷
审核:王中华 洪 洋
编校:冯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