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多元对话 ——我校教师参加东北三省四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研究活动
作者:[db:作者] 日期:2006-12-19 00:00:00  发布人:admin2  浏览量:1376 打印本文
 
    10月底的哈尔滨已是寒风袭人,一场寒流,让北国冰城笼罩了一层肃杀的气息。北风起兮木叶下,平静的松花江水在飘舞的黄叶中更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我们一行13人,在李伟副校长的带领下,兵分两路,穿着厚厚的冬衣,终于走进了哈尔滨。尽管已是凌晨时分,但是东道主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领导的热情,还是为我们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这次交流活动,按照四家学校的商定,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历史三科学科,上课教师教龄限定在三年以下。
    26日晚上,哈师附中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四校领导和老师欢聚一堂,共话友情,为第二天的赛课定下了友好而轻松的基调。
    27日上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正式开始。本次活动,东道主学校做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变统一的大会场为三个会场同时展开。尽管这样的安排,可以分散听课教师,缓解会场人数过多的压力,但是三个会场依然座无虚席。尤其是语文会场,临时增加了许多椅子。这种火爆的场面,突出体现了这项教学交流活动的巨大影响力。
    十二位参赛教师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他们良好的个人素质、新颖的教学设计、高超的驾驭技巧,给所有与会的老师以深刻的印象。用评委的话说,是好戏连台,精彩纷呈。
    活动中,我校参赛的三位教师均发挥出了较高的水准。他们的教龄都很短,最大的数学教师冯静雨刚三年教龄,最小的语文教师惠馨蕊仅两个月教龄,另外一位历史教师张旭也不过一面教龄。但是在课堂上,他们共同展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或妙语连珠,或激情四射,青春飞扬与镇定自若之间,他们展示了动人的风采,更证明着他们美好的成长前景。
    纵览这十二堂课,感触颇多。虽然大家来自三个不同的省,且只有辽宁省已经进入新课改,但是从教学设计来看,所有的课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可以说,十二位教师是在充分利用交流活动开展新课程思维和理念的多元对话。
    首先,体现了从教法到学法的教学思维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确认。正因为如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很活跃,尤其是思维的活跃。
其次,注重了知识的生成性。这十二节课,都没有简单地展示知识和结论,而是通过设计问题环境或者抛出话题式思考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逐步思考,借助自己的力量完成知识的获得或者问题的解决。有的课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上教学的二度设计。
    再次,尊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课程重视探究与自主、合作学习。这种思想没有错,但是操作过程中,极易流于形式,变成做秀,而学生所得有限。好在这十二节课,大家对训练点都处理得很实。变化的是形式,但是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都在教学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强化。
    最后,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化和课程化。过去,一说研究性学习,似乎就要编成独立的学习过程,有利于课堂教学之外。这种错误观点在这十二节课中得到了纠正。年轻教师们不约而同地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入到课堂当中来。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化和课程化,真正实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当然,这些课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年轻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课堂教学流程不够流畅,实与虚的关系处理还不是十分恰当等。但是,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我们还是不应该过分苛责。
    27日晚,哈师大附中为四校老师举行了盛大的闭幕式。闭幕式上,除了参赛的教师代表畅谈感受之外,东道主还奉献了精彩的乐队演出。在欢腾的焰火中,东北三省四校第十六届青年教师交流活动胜利落下了帷幕。
    明年,第十七届交流活动我校承办,大家在依依惜别中相约辽宁鞍山再见。
核发:admin2 点击数:1376 收藏本页